【讀書心得】《追逐怪物的人》殺人犯是否真的可以教化?看了這本書應該多少會有一點想法!

凌晨1:03

 

追逐怪物的人

開始之前必須說,這是一本讓人會沉迷一直閱讀下去的傳記故事,並且閱讀之後會產生極大陰影的書籍,再我們平凡單純的人們腦袋裡,絕對無法理解的冷血殘酷,對於這樣的連續殺人魔,死刑是唯一的刑罰嗎?

最近恰巧看著韓劇《Mouse》,故事內容也是再探究像這樣的連續殺人魔,究竟是否有教化的可能?當然再韓劇《Mouse》主張的變態殺人魔是天生基因造成的,而在這本《追逐怪物的人》主角權日勇的心裡,殺人魔是後天造成的。

一樣的環境,是什麼讓他變成殺人魔?

這本書或許想要探究的其中一個問題,卻始終沒有答案的問題,就是一樣的環境裡,為什麼有些人成了殺人魔?有些人卻沒有?故事的主角權日勇是在貧困人家中出生的,因為家裡的貧困甚至沒有辦法升學,對於他來說其實是可以理解殺人魔在艱難環境中的感受,然而,同樣在艱難環境中權日勇成了優秀的警察,而某些人卻成了連續殺人魔。

不要拿權日勇當例子,就連殺人魔柳永哲的兄弟姊妹,在與殺人魔類似的環境中長大,但他們卻沒有變成殺人魔?殺人魔是不是遭遇到什麼樣的契機,而蛻變成為一個冷血無情,卻能在殺人中得到撫慰的惡魔?

幾個星期前,我恰巧看了一個節目再探討殺害小燈泡的主嫌王景玉,節目中採訪了一個醫生以及王景玉的辯護律師,王景玉的辯護律師說,王景玉是個很孤獨的人,所以生病了。

然而,對我而言生病並不是可以隨意殺人的理由。所有罹患思覺失調的人有幾個人成為殺人犯?不能因為一個王景玉,一個火車上殺警的嫌犯,這樣一兩個人就汙名化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但是,因為罹患思覺失調就隨意殺人的人,就可以因為這個病症而獲得減刑或緩刑嗎?這樣的緩刑跟減刑才是真正汙名化思覺失調這樣的病症吧?


是否回歸社會?應該得看這個人是否還有教化可能!


人類對於動物來說是很殘忍的,還記得2018年台灣前往肯亞觀光的旅客遭到河馬咬死的新聞事件嗎?那個時候,咬死人的河馬被處決了,人類對於動物就是如此殘忍,咬死人的老虎、獅子、棕熊不論是不是人類侵犯了他們的領地,只要是咬死人的野生動物一律得處死,理由是只要咬死人,他們就會記得人類是可以攻擊的對象,所以得處死。

而人類對於人類卻是非常溫和的,即便生病了具有攻擊性,享受殺人的快感,面對這樣的人類,卻執著於人權而不必死刑,那些只是保護自己領地的野生動物,都比這些生病的人來得有情感,卻必須要被處死,而人類卻免於死刑。

當然死刑有太多弊端了,比如可以拿來被利用,在死刑之下也有許多冤魂,即便不判死刑,這些殺人魔也不應該放回社會危害人間,不是死刑與無期徒刑可以假釋的問題,而是國家既然覺得有教化可能,不應該判死刑,他生病了應該接受治療,那麼就請治療他!在他痊癒之前,沒有在犯案的可能之前,都不能回歸社會。如果他像王景玉不配合治療,放回獨自生活之後又放棄治療的具有攻擊性的人類,就應該一直囚禁治療到完全恢復健康才是。

保護自己的孩子免於誘拐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最常對我們耳提面命的就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搭陌生人的車,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要牢記家裡的地址、電話、爸媽的名字,走失的時候才能求救。

在《追逐怪物的人》一書之中,也有提到兒童犯罪心理學,那些誘拐犯就是看準孩子善良天真的一面,只要請求孩子幫忙,孩子就會沒有反抗的跟著他走,所以誘拐犯總是對小孩說:「你會寫字嗎?我不會寫字,你可以幫我寫幾個字嗎?」而順利的將孩子騙走。

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幫助別人,對於正值奉公守法年紀的孩子,對於幫助別人是非常具有熱誠的,所以嫌犯開口請求協助,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卸下心防跟著犯人走。但,難道因為這樣的事情,就要教育孩子學會冷漠?不要幫助陌生人嗎?或許我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兩全其美,既可以做到善事,也可以幫助到其他人的方法,這是教育值得思考的事情。

關於《追逐怪物的人》一書

這本書和電視劇,其他小說、劇本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本書提供了犯罪側寫師的工作內容,他們不是在嫌犯被抓到之後故事就結束了,而是嫌犯被抓到之後,他還得要去打開嫌犯心門,得知嫌犯是為何而犯罪,來阻止下一場犯罪,或縮短下一個破案速度。

這本書記載了柳永哲、鄭南奎、姜浩順等多位殺人魔的破案過程,我認為比《信號》、《追擊者》更加好看,台灣至今沒有像韓國出現這樣恐怖的連續隨機殺人魔,光是一個鄭捷就已經讓整個台灣社會人心惶惶了。我想,如果就這樣的結果論來看,或許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們不像歐美國家,有這麼多變態殺人魔的基因,所以先天的可能性較低,大多是後天造成的,而台灣社會因為比韓國社會更加有溫情,所以至今仍然沒有發生這樣的憾事。

這本書教我們要多關心自己周遭的人事物,好比柳永哲在殺人之後,還到捷運站洗手,透過監視器,警察發現滿身是血的他走進人來人往的地鐵卻沒有半個人前去關心他,如果有人關心他的話,是不是會更快破案?至少跟他對話過程中,發現這個人講話怪怪的,可以更快報警?

最後我還是想說,腦袋受了傷,生了病,不是可以犯案的理由,也不是值得我們同情的理由,如果不是死刑,也要以其他方式,讓他不要再回到社會。書中提到,為何進了看守所的人,反而促成轉變為殺人魔的因素?或許監獄裡面的教化課程,需要檢討與改進,為何進去之後人類沒有被教化,反而變得更兇殘?

當然,我也相信這世界大部分的更生人,是以更善良的心活在這世界上,像是太魯閣號慘案的遺體修復師陳修將,就是在監獄裡面體悟到不能在"做壞",而洗心革面的案例,成為今天社會上重要的善人,像他這樣默默行善的更生人大有人在,但面對無法教化,沒有教化可能的犯人,不管是不是死刑?如果國家無法治療他們,也不要把他丟回社會,社會無法承擔這個重量,他們的行為只會引起更多仿效。


其他更多相關書籍:

此刻,告別你的混亂人生:拋棄自我懷疑,解決不完美情緒,接納真實自我,打造喜歡的生活方式

趁早把未來磨成你想要的樣子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SUBSCRIBE NEWSLETTER

Get an email of every new post! We'll never share your address.

Flickr Images